百美村宿:7年,26个乡建项目,数万村民受益,他们做了什么?
走遍大江南北
为乡村寻找“新生”
一筑一事【筑事研究院】子栏目
“New Plan of Rural Area · 筑乡计划”
在城市化进程高度运转的当下选择回归农村,聚焦乡村建设,是一种重新审视社会发展的选择,亦是重启田园文明、唤醒文化乡愁的重要方式,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建筑学的范畴。
观察“城”与“乡”的变迁,思考乡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从建筑出发,持续探访有价值的乡建实践案例,并邀请拥有独到学术见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的学者、建筑师、运营者,以及投身乡建工作的管理者、基层工作者、在地居民等多方人员,共同探讨乡建的意义、如何乡建、谁在乡建和乡建为谁等话题,希望为城市及乡村的未来规划提供些许参考路径。
· · ·
以建筑的视角,
观察和思考当代中国乡村的剧变与未来。
黄岗村,是一座隐藏在贵州深山狭长山谷间的传统侗寨,四周被茂密山林完全包裹着,中间有一条小溪缓缓穿寨而过,时而袅袅炊烟,时而醉洒斜阳。
人们沿溪水而居,在道路两旁搭起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这里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也是侗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村寨之一,散发出古老的韵味和无比迷人的气息。
当建筑师陈国栋(白毛)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就为它的完整性所惊叹。上千年的原始农耕系统在这里被神奇地延续了,作为百越民族的后裔,侗族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族群之一,而黄岗村至今没有受杂交稻的冲击,全村90%以上的稻田仍在种植糯稻,且保有48个种类的糯稻原生品种,稻、鱼、鸭共生的种植传统也依然盛行。
· 俯瞰黄岗村
在日本京都从事社区营造和村落研究的陈国栋,因为被这份黔东南的风情生态和古建筑所吸引,决定回国,躬身入村,参与到黄岗村的改造中来。而把黄岗村和陈国栋连接在一起的,是一个名为“百美村宿”的公益项目。
「 “百美村宿”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于 2013年发起的乡村旅游扶贫创新公益项目,该项目探索全新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致力于搭建乡村和外部联结的平台,重估贫困村价值,创造以村为本的发展机会。以村民自治组织合作社为依托,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信息和人才等要素,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黄岗村
从“原生建筑”到“公共空间”
“百美村宿”的村庄选址从贵州黔东南,到四川,到河南,到甘肃,散布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黄岗村便是“百美村宿”的第一批入选村落。
「“黄岗村”是由中国旅游集团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建设,与黎平县人民政府共同落地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 俯瞰黄岗村
“之所以被这个项目吸引而决定参与,是因为项目的主办方由地方政府和个体民宿两股力量所共同组成。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委托,让我看到了乡建发展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至少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我看到了一个更中立、更平衡、更良性的立场。”
“因为它既有来自国家层面的话语权,可以和当地政府产生一种良性的对话关系,同时又并非一个纯粹的商业项目,所以会兼顾到项目的社会性与纯粹性,能够给设计师在乡村的活动提供一个更独立的思考。这是我在介入时感到很兴奋的一点。”
· 黄岗村落建筑
于是,陈国栋带着他的无名营造社,一头扎进了黄岗村里。十来个人的工作团队,从2018年开始驻村,一直到2019年的秋天,整整驻了一年半的时间。
在选择参与项目的建筑师和匹配村落上,百美村宿下足了功夫。几乎所有项目的建筑师都会提前驻场很长一段时间,在深入调研了解村落的地理、生态、风貌、民俗等元素后,再进一步开展设计思考工作。
· 黄岗村落建筑
以黄岗村为例,陈国栋的无名营造社十分尊重村落原本的风貌和逻辑,他们会从一些生产建筑开始介入,去探索黔东南地区建筑最原始的状态,比如粮仓。一方面是因为黄岗村本身拥有完整的农耕生产系统,同时也由于粮仓相比于民居来说,不会随时代发生太大的改变,更能体现出在地性。
· 黄岗村落建筑
老百姓通常会把自己的生活智慧融入里面,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元素,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和最便宜的成本去完成它。这里面就会显露出在地建筑最朴素和本质的建筑结构,以及最核心的部分。于是无名营造社从粮仓切入,进一步探索和梳理传统木构建筑要如何慢慢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 黄岗村落建筑
黄岗村的侗寨内本身有五座鼓楼,一座风雨桥,两座寨门,一座戏台,从四周山体都能看到这五座鼓楼,非常美丽。
陈国栋想要激活这些原生建筑,让其成为外来人和当地人相遇的公共空间。于是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这里面哪些空间是为了当地原生村民服务?哪些空间是为了外来游客服务?又有哪些空间可以承载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 黄岗村当地村民
同时,作为项目主体的民宿选址,则被特意安排在了村寨外围的一个陡坡之上,他希望这类消费型的业态可以和村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尺度关系,不要有太多设计语言的介入,也不要对村落原貌带来过多冲击。
· 黄岗村民宿
不去在建筑外立面上搏眼球,而是从内部去探索传统木构的可能性,这个想法得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项目的大力支持。
2020年12月3日,由黎平县人民政府、中国旅游集团、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乡村发展同行者”主题座谈会暨黄岗村开村仪式在贵州省黎平县黄岗村举行。
· 黄岗村开村仪式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旅游集团、贵州省扶贫办领导代表,中央机关企事业单位扶贫负责人、挂职干部代表、县政府代表、行业专家等约40人出席活动。
· 黄岗村开村仪式
仪式上,主办方通过分享优质案例、输出项目模式理念、实地体验调研等形式,和大家共同探讨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干埝村
考究的建筑,是一个空心自然村的“典型符号”
另一位参与“百美村宿”的建筑师是梁冰和他的小院逗号工作室,他的项目在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干埝村。
「“干埝村”是由中国三星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建设,与广安区人民政府共同落地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 干埝村自然景观
干埝村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空心自然村,虽然青山绿水,自然的林木很多,生产性绿化也很多,但村里面没有什么产业,导致青年和中年都出去打工,基本只有老弱病残留在当地生活。
· 干埝村自然景观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和梁冰看来,正是因为干埝村的普通和典型,才更有建设的意义,如果这里有机会成功,对未来更多普通的村子是一种借鉴。
· 干埝村民宿改造前
让梁冰印象很深刻的是干埝村的民居形态,这些房子大多修的是两层楼,二楼还都有一个“奢侈”的小平台。虽然是贫困村,但干埝村的房子看上去却上比川西坝子的房子更考究,这就很有意思。
· 干埝村原本的民居形态
原来背后的故事是,50年代当地政府邀请了苏联专家在这个区域勘探出地下面有很多天然气,于是打了天然气的气井。因为天然气的气井口会有火燃烧、冒热气,当时就有很多村民拿着家里的锅去井口煮饭煮菜,后来慢慢又修葺了土窑,开始烧砖烧瓦,就地取材。
· 施工照片
之后当8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时,别村的老百姓以同样成本只能修一层房子,但干埝村就可以修两层,因为砖和瓦的成本非常低,这些房子就是在那个时代形成的。
· 施工照片
之所以要修平台,是因为这里地处山地丘陵,坝子比较少,没有晾晒水稻、麦子、苞谷的空间。因此每户人家都建了个小平台作为晒场,既满足晾晒功能,也可以乘凉。
梁冰觉得这是干埝村非常典型的符号,所以把这个建筑元素也用到了他的建筑设计中,当然在今天的环境下,满足农业生产的功能已经弱化了,所以更多是解决了体验需求,给游客能带来很棒的景观享受。
· 干埝村民宿改造后的样子
这些有趣的事情都是他们和村民们一点一滴聊出来的。对于梁冰的团队来说,融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里,和村民像一家人相处,彼此建立认同感,往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项目工作。比如当他们想了解一些本地的材料时,村民会给很多实用的建议,甚至很热心地带路,跑到几十公里外去看。
· 梁冰和团队实地考察中
他们也会和村里的合作社达成协议,尽可能雇佣本地村民参与进整个建设中来,因为这本来就是扶贫项目,当村民们守着家不用外出就可以体面地挣钱,村子才会慢慢留得住人。
田坝村
通过“运营”,和村落建立良好的共生机制
相比于近年来许多如火如荼、大刀阔斧的乡村振兴项目,“百美村宿”项目更看重运营的力量。运营才是能细水长流改变乡村生态的关键,而非只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后,便甩手走人,那样对乡村只会产生巨大的破坏。
2015创立的民宿品牌“隐居乡里”,从2016年开始便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了百美村宿的第一个村子,在河北涞水的“麻麻花的山坡”,之后又合作了贵州的田坝村项目。
「“田坝村”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建设,与习水县人民政府共同落地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 田坝村
田坝村梧桐山精品民宿,是隐居乡里第十九个乡村改造项目。背靠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四周群山环绕,梯田依山而成,包裹着村庄。
· 田坝村
民宿共十个院落三十八间客房,均以鸟类命名,有百灵、黄鹂、画眉、凤凰等。设计过程与当地环境充分融合,弘扬了在地之美。小青瓦、坡面墙、木构架、白粉墙,村寨楼宇落落大方,带有典型的黔北民居特点。
· 田坝村梧桐山精品民宿
该项目从规划到设计、建设、运营,贯彻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的理念。不大拆大建,保存原有传统民居特点和自然风光,保护和传承当地红苗的苗绣、竹编、腊染等文化,挖掘当地杨梅产业资源。
· 田坝村
此外,项目还优化改良了当地特色美食,旨在通过发展精品民宿,打造集餐饮、休闲避暑、传统手工艺品、农副产品电商等方式,带动乡村旅游经济,让当地贫困户通过闲置房屋流转、在合作社劳动取酬、配股分红方式,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 田坝村梧桐山精品民宿
隐居乡里的设计总监金雷说, “今天很多中国民宿更像是精品酒店,逻辑还是酒店逻辑,从长远来说这种逻辑会很难在村里持续下去。还有一种开发逻辑,把村民都清走,那就更加不可持续了,而且运营成本特别高。只有村宿模式,把村里人用起来,让他们参与进来整个运营体系中,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互利互惠。”
· 田坝村梧桐山精品民宿
在金雷看来,今天乡村变成了建筑师新的舞台,但其实很多建筑师并没有给乡村解决问题,而是乡村解决了建筑师很多问题。有许多只关注外在形式的“网红建筑”,也有一些项目建筑本身没有问题,但由于一开始没有特别关注运营层面需求,到后期使用就变得很鸡肋,这是很可惜的。
拾起乡村脉络
探索“乡村运营”的商业逻辑
中国的乡建目前还处于初期的阶段,比如目前的教育系统里还没有“乡村设计”或“地方设计”这样的垂直类专业。
可喜的是,这两年从国策上来提“美丽乡村”,会慢慢引导更多机构、企业、高校开始思考和介入进来。从商业角度来说,乡村的商业尝试也还在探索阶段,乡村运营和商业融合大家都在试,都在摸索商业逻辑。
· 黄岗村村民
陈国栋分享了他在日本的研究和观察,“日本的乡村发展更多是从民间开始实践,以一种比较自然生长的状态缓慢发展,催生出单体细胞,很多元化,虽然每个个体力量很微小,但结合起来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很丰富。”
“我觉得因为百美村宿项目在贵州启动的乡村改造,强调塑造个性和产业振兴,使得本土青年有机会能够被滋养和激发出来,当这些力量能够自生长的话,对地方发展的生命力以及性格塑造,是特别好的基础。”
· 黄岗村建筑
因为喜欢乡村,而决定彻底专注在乡建领域的梁冰说:“要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把乡村脉络拾起来?以前中国的建筑都是生态化的,木、石、竹。建筑是拿来使用,而不是为了展示或纯粹的学术研究。”
“今天乡村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有不少乡建其实是伪命题。如果按照从策划、规划、建筑、室内、景观这么按部就班来的话,乡村承受不起如此高的费用,只有打破固有的专业分工,从村子的产业运营策划,到村落的规划布局,到每一个建筑的空间设计,连在一起考虑,才能降低成本,真正创造出价值,解决乡村的问题。不是就点而点的设计,既需要补充专业的知识,也要更深入研究乡村的环境与文化因素。”
· 建筑师梁冰
因为百美村宿所带来的改变正在一步步发酵。在最新的“2020中国乡创地图&中国旅游金榜”中,百美村宿共荣获7项大奖,就包括了黄岗村和田坝村。
而相比获奖更让人骄傲的是,村民们都把建筑师陈国栋、梁冰、金雷和他们的团队,真正当作了自家人。即使上了年纪的村民都不太会讲普通话,但也很认可他们的工作,会去他们设计的空间逛逛、坐坐,这才是最大的肯定。
-
关于“百美村宿”
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项目目前已携手恒大集团、加多宝、民生银行、中国三星、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旅游集团、中国三峡集团、华能集团等捐赠方,和项目受益地方人民政府联合打造了26个项目。
项目覆盖河北、河南、甘肃、陕西、贵州、湖南、四川、江西、重庆、青海等 10省(市)23县(区)。截至 2019年,受益人数累计超 8.1万人(次), 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建档立卡 1222户,累计 4794人。
至今该项目共获十余个全国性奖项,百美村宿姜庄村、白岩村、雪山村等多个项目村庄被评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018年,百美村宿入选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推荐案例;2019年,百美村宿南峪村村书记段春亭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2020年,百美村宿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SDG1)消除贫困代表案例。
-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言四
校对 | 言四
摄影 | 图片由“百美村宿”、“無名营造社”提供
设计 | 小杨
-
延伸阅读
“筑乡计划”2020
大南坡:活了618年的豫北老村,现在搞起了“文化复兴”
-